-
当前位置:芯师爷
- 首页
- 热点资讯
2025年7月17日,2025年RISC-V中国峰会正式在中国上海张江召开。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在会议上发表了主题为《RISC-V商业化IP的进程与展望》的演讲。
RISC-V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,而胡振波可以说是国内最早接触RISC-V一批人,其当时在业余时间做了不少RISC-V相关的开源工作,写了中国最早的一本RISC-V的书籍。2018年,基于此前在RISC-V的积累,胡振波成立在2018年时创立了芯来科技,将自己的兴趣转变为可以奋斗一生的事业。
芯来科技成立至今的7年时间里,一直专注于IP领域,这是一个创业难度相当大的细分赛道,芯来科技这些年也走得磕磕绊绊。根据胡振波所述,“我们的人数很少、相比于国际上的同行只有几分之一的人力、资金也是只有几分之一的财力量,我们起步比较迟、所以也是只有几分之一的时间。但是我们也取得了若干的成绩,也实现了比较高效的产出,我们人均IP产值非常高,我们建立了独特研发体系、独特的业务方法论。”
截至目前,芯来科技已经跻身RISC-V IP第一梯队,也是当前该领域产品最全的供应商之一。胡振波调侃道,“公司的IP比我们公司的人多。”
在CPU IP方面,芯来科技拥有从N100到UX10006个系列,从N、NX、U、UX四个通用级别,从NI、NA、NI、ND四个专用级别累计20余款CPU IP;在总线IP方面,其有Bus Fabric和NoC两个系列;SoC与加速器IP方面,其打造了SDIO、SPI、USART、FFT等30余个SoC IP与算法加速器;接口IP Controller则有USB2.0控制器、GMAC控制器以及PCIE控制器、DDR控制器、等接口IP;加解密与无线IP方面,覆盖国密、商密等加解密,还有无线算法IP。
IP的商业模式到底能不能成立?胡振波认为,这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,首先是共识性的或标准型的技术协议;其次是广泛而碎片化的市场需求;最后是通用性的产品形态。RISC-V CPU IP完美满足以上三个要素,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,RISCV CPU IP化是产业落地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,只有丰富完善成熟可靠的商业IP存在,才能赋能后续的产业环节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闭环关系。
芯来科技的又大又全的IP货架,真是围绕产业关系和底层逻辑进行布局。不同的应用场景,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要,芯来科技的IP产品也是根据相应的场景去开发。
主要用于国密、金融、电网、SIM卡应用的信息安全领域,具备防侧信道攻击的技术特点,其需要达成奇偶校验保护、指令执行时间一致、随机指令注入等要求,而且市场规模比较小也比较细分。由于这是用场景,对生态的要求不是很高,所以RISC-V也可以做一些定量或者定性的自定义指令扩展,满足一些更安全的要求。芯来科技在该领域推出了NS100、NS300和NS600在内的NS系列。
在当前比较比较火热的汽车电子市场,RISC-V同样有着不小的机会。RISC-V是单一的指令集、可以很好的克服封闭指令集或者多种指令集并存的生态割裂的情况。还有就是现在软件生态变得越来越重要,单一的指令集能够很好的承载一个统一的软件生态,RISC-V也是开放的指令集可以避免单一强依赖。芯来科技围绕车规领域推出了相应的IP产品线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芯来科技以外,欧冶半导体、矽力杰等芯片企业也都推出了基于RISC-V的车规芯片。长城汽车旗下南京紫荆半导体宣布其车规级RISC-V MCU紫荆M100也即将量产.
在当前的人工智能领域,RISC-V在AI芯片广泛存在。在众核方案里面,RISC-V也是非常首选的方案。还有NPU为主的算力芯片里面,也需要一些具有标准生态的通用计算能力的、尤其是Vector的VPU。这几种方案里面,RISC-V几乎是主流的方案。芯来科技IP都可以在这里面用,尤其是NI900系列作为高性能并行计算IP的代表,受到本土众多热爱。
目前来看,在特定细分领域,软件生态因封闭性强、需求相对清晰,RISC-V相对更容易落地。但也因为细分赛道的特点,市场整体规模有限。胡振波认为,在特定细分领域,芯来科技经验不具备普适性。芯来在多个专用RISC-V CPU IP领域获得了相对的领先成绩,背后依赖于自研体系。这一路径具备一定的特旅行,不具备普遍可复制性。
特定领域相对的是所谓通用RISC-V CPU IP市场,指的是具备标准化接口与通用性规格、可跨领域应用的CPUIP,而非局限于某一类“行业”与“应用”。从市场容量、客户基数、生命周期与生态建设的角度,通用IP无疑是更具持续性和规模化的市场方向。
RISC-V最早的商业化突破正是源于低功耗场景,其精简指令集、可裁剪架构与高可配置性特性,使其天然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与控制类芯片,目前已在多个低功耗应用领域实现大规模落地,包括IoT设备、智能家居、可穿戴、低功耗传感器节点、无线连接模块等RISC-V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已大量出货,其中低功耗类SoC占据主导,占RISC-V整体出货量的最大比例在某些相对简单的RISC-VCPUIP级别(尤其是无需DSP、浮点、Cache的级别),存在着自研商业平衡的可能性。
此外,RISC-V CPU IP也在向着更高性能的场景延伸,对标Arm的A76、A78这种级别。RVA23 Profile为代表的架构规范体系,标志着RISC-V在64位通计算平台的标准化进程进入新阶段。在超高性能领域,RISC-V也具备机会和潜力,面向桌面与服务器领域。硬件层面,超高性能的RISC-V CPU IP具备工程的可能性。软件生态层面,RISC-V架构与基金会标准层面也在稳步推进。芯来科技的2000系列面向服务器领域目前已经处于研发阶段。不过,该领域的受众IP客户群体总体数量较少,且该领域的RISC-V CPUIP目前也以自研为主,该级别的重心不应该在IP而是在芯片。
在演讲的最后,胡振波也针对RISC-V商业IP行业发展,提出了几点展望:①RISC-V短期内不会对ARM形成颠覆式替代,更多呈现互补关系,未来将以长期共存、良性竞争的格局共同服务市场。②RISC-V也应尊重商业化,RISC-V与其他标准协议一样,需要依赖稳定、交付的商业IP体系方能持久法系。③RISC-V商业RISC-V IP正处于“百舸争流”阶段,随着市场与生态成熟,未来将逐步走向产业集中,但也不会形成垄断。④RISC-V生态真正意义上的突破,来自RISC-V在通用MCU、MPU、AP、CPU等核心计算平台上的大规模应用。⑤RISC-V生态与商业仍处于早期的阶段,要做好非常长周期的思想准备,不是一蹴而就,应避免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。
相关文章
查看更多
>>

知合计算黄怡皓:人工智能从识别走向认知,如何将AI与通用计算结合是未来方向

芯来科技胡振波:将RISC-V从兴趣发展为事业,现在公司的IP比人还多
最高精度!单芯片BMS方案OZ37324破解安全难题
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